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4:21    次浏览
1.眼药水不能滴在眼珠上很多人滴眼药水并没有注意细节,往往随便将药液滴在角膜(黑眼球)上。但其实这样的操作可能会让药液刺激角膜,眨眼次数增多,而使药液外流而降低疗效。眼药水一滴的量约30微升,结膜囊内可贮存的容量平常只有7微升。因此药水一次点一滴就够了,一次点好几滴只是造成浪费。同时,眼药水一般含有防腐剂,太过频繁的使用会对眼球表面造成伤害。正确的滴眼药水方法:1、眼睛向上看,将药液悬空滴入眼睑1滴后,将上眼睑轻轻提起,使药液充分分布于结膜囊内;2、滴完之后要闭眼1到2分钟,切勿用力闭眼,以防将药液挤出。3、点药后按住内眼角可以避免药水经由泪孔流入鼻泪管,减少副作用。药水会经由鼻泪管流往鼻腔与喉咙,被黏膜上皮所吸收,经血液循环至全身,可能会引起全身性的副作用。4、点药过程要注意不能让眼药水的瓶口接触到睫毛,防止造成污染。 2.指甲剪得过短容易得甲沟炎手指甲或脚趾甲并不是剪得越短越好,如果露出嫩肉,在洗衣、用筷子时,会伤害到软组织,细菌也会通过破损处进入皮下进行生长繁殖,时间久了容易导致甲沟炎。人的手指甲以平均每星期0.7毫米左右的速度生长,建议一周剪两次。而脚趾甲生长速度相对较慢,可1个月剪1—2次。正确的剪指甲方法:1、先剪中间再修两端,这样容易掌控修剪的长度,避免把边角剪得过深;2、最好留出一毫米左右,指甲远端要与保持手指软组织齐平3、不要将指甲刀硬塞进指甲缝里掏着剪;4、指甲边的肉刺不可强硬生拉拔出,要用指甲刀将肉刺齐根剪断,以防伤及周围皮肤组织。 3.用指甲剔牙细菌容易滋生感染日常饮食之后,很多人有饭后剔牙的嗜好。现代大多数人会使用牙签,有些甚至使用指甲。但像牙签、指甲这种尖锐的东西容易损伤牙齿和牙床,加之指甲中含有大量的细菌,用指甲剔牙时细菌全都进入了口中,容易发生感染。其实,整齐排列的健康牙齿一般不容易嵌塞食物,而经常剔牙对牙龈造成伤害,严重会引发牙龈萎缩、牙根暴露、牙缝变宽。牙缝越宽,食物残渣越易嵌进去,形成了恶性循环。如果出现牙齿龋坏,或牙齿松动造成牙缝过大,就要尽早检查治疗。正确的剔牙方法:1、日常保持口腔清洁。一旦塞牙,最好用牙线清除;2、使用牙线时,可在牙齿接触面处用拉锯式的前后移动,轻柔地让牙线滑入间隙。但不要强行用力将线压入牙间隙;3、牙线可移到牙龈沟底以清洁龈沟区,但不能进入牙龈组织,以免损伤柔软的牙龈组织。 4.打喷嚏不能用手捂一个喷嚏中所含的细菌和病毒可在2秒之内附着到扶手、座位等经常被人触碰的地方,并在5分钟之内把感冒病毒传染给其他人。因此,每当咳嗽或打喷嚏时,人们都会习惯性地用手捂一下,以防止口沫四溅而将病菌向四周传播。然而,呼吸科专家指出,感冒打喷嚏时用手捂更容易传染病菌。用手捂住口鼻时,感冒病毒会附着在手上,且能够在皮肤上存活3个小时,病毒可能很容易通过接触,进入你的眼睛和鼻子,或者传播给其他人。此外,人在打喷嚏时将口鼻完全捂住,上呼吸道产生的强大压力没有得到缓解,压力便会通过咽鼓管作用于耳道鼓膜,不利于耳部健康。这样打喷嚏更健康:1、在打喷嚏或咳嗽时,用纸巾捂住口鼻,然后将纸巾团成团扔进垃圾桶。2、如果来不及遮挡,建议挽起手对着胳膊打,至少会阻断感冒病毒的传播。3、用手捂住口鼻,一定要及时洗手,避免对门把手、电话等其他物品造成二次污染。 5.掏耳朵频率不宜多从理论上来讲,人是不用掏耳朵的,因为外耳道内的耵聍(即耳屎)可在人咀嚼、张口时自行排出。而且,耵聍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,可防御有害菌种、灰尘和小虫。掏耳朵用力不当,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,引起耳部疼痛,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,如果一不小心刺破鼓膜甚至可能导致听力丧失。实际上,只有耳屎过多、堵塞耳道影响听力时才需要掏耳朵。在家自行清理,最好使用软质棉棒,不要用指甲、铁签等尖锐物。还要注意,挖耳屎的频率不宜过高。正确的挖耳屎方法:1、耳朵朝下,使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,耵聍可自行出来;2、如果耳屎较多,可以用3%的碳酸氢钠(即小苏打溶液),滴1-2滴入耳内,待耳屎变软后再用小镊子轻轻将其取出。责任编辑:王婧合作与推广:[email protected]